全省检察机关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典型案例发布
遂川1案例入选!
近日,江西省检察院发布全省检察机关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典型案例,遂川县人民检察院办理的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行政公益诉讼案入选。
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行政公益诉讼案
【基本案情】某茶2005年被原国家质检总局评为“原产地域保护产品”,2008年被原国家质检总局评为国家地理标志产品,2013年被原国家工商总局商标局认定为“中国驰名商标”,2020年被农业农村部批准实施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,并入选首批中欧100+100地理标志协定保护名录。当地有上千家企业、作坊从事茶生产加工销售产业,带动了十万余人就业。近年来,有的企业存在部分影响茶产品质量问题,还有的企业未经授权使用地理标志证明商标进行销售,不仅损害了消费者合法权益,还严重影响了茶产业发展,不利于地理标志的保护,损害了社会公共利益。
【检察机关履职情况】线索发现和立案调查。2024年4月,吉安市遂川县人民检察院邀请“益心为公”志愿者开展茶品牌保护专项监督活动,经线索研判,认为有的生产企业和销售商户存在错误使用茶地理标志等情况。同年4月15日,遂川县人民检察院以行政公益诉讼立案。为进一步调查茶地理标志使用情况,遂川县人民检察院调取数据2357条,通过构建法律监督模型,比对发现未经授权商户。后经实地走访商户,调查发现涉茶地理标志产品生产质量和知识产权侵权等问题共计80余个。督促履职。2024年5月14日,遂川县人民检察院向相关单位制发检察建议,督促对茶地理标志产品的生产、加工、销售企业开展现场检查和问题整改;推动建立健全企业生产管理制度,按照统一工艺流程开展标准化生产;加大对侵权产品的打击力度,深化食品溯源体系建设。整治成效。相关单位收到检察建议后高度重视,会同其他单位制定了专项整治工作实施方案,督促22家企业自行完成问题整改,移送2条电商平台侵权线索至异地相关职能单位处置,对13家企业的违法行为进行查处,收缴假冒包装1000余个,组织开展企业巡查1000余次,促进企业依法规范经营。与邻近的赣州市章贡区、赣县区开展跨区域联合保护,着力保障茶地理标志产品有序发展。
为进一步凝聚保护合力,遂川县人民检察院与县市场监管局、县公安局共同建立知识产权快速系统保护机制,强化各方在司法联动、行刑衔接、协同保护等方面的协作力度。
【典型意义】农产品地理标志蕴含着区域特有的自然生态环境和独特历史文化,既是促进区域特色经济发展的有效载体,也是推进乡村振兴的有力支撑。检察机关要加强地理标志知识产权综合保护,善于借助大数据、运用数字检察监督模型等技术手段深挖侵权线索,以行政公益诉讼为切入口,督促行政机关依法履职。加强协同保护,通过检察建议、会签协作机制等方式,推动各部门共同履职,形成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合力,助力茶产业发展,服务保障乡村振兴。
【温馨提示】地理标志是知识产权的一种类型,用于识别某产品源自特定地域,其独特品质、声誉或其它特征本质上取决于该地区土壤、气候等自然条件或传统工艺、历史文化等人文因素,是区域特色产业的重要载体。生产经营人员应当依法依规使用地理标志,遵守产品质量要求,保证地理标志产品的品质和特色。消费者在选购地理标志产品时,也要关注产品的产地信息、生产商、商标及地理标志产品专用标志等信息,选择正规渠道购买。